昨天我就說過,指數突破只是時間問題,近一段時間,蹺蹺板還會繼續,低位板塊和風光電會反復切換,昨天大基建,今天堆交通,都是低位板塊的異動,要注意此類低位板塊有漲停、有機構參與的龍頭標的,一旦指數上破,波段機會即能產生。
航空板塊的邏輯就比較清晰,兩個方面,一是疫情的緩和,對外貿易放寬等;二是波音和空客的供貨跟不上。需求和供給不匹配,就會走出業績修復的邏輯,包括今天的港口,都是如此,各位需要多注意。
在這里,我補充一下,很多同志對我教得方法有誤解,甚至根本不看我的方法,對這概念就去了,漲幅、業績、金額、指數漲幅等通通不考慮,選出來的標的,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方法,錯了之后就說方法不行。
尤其是最近,我有些時間,講了一些行業的邏輯,這種情況就出現了很多。澄清兩點:一、這些行業邏輯,超短為主,我也有錯誤的時候,這個很正常,波段我還是在放在種業,已經說得很明白了,不再贅述;二、超短的關鍵在應對,如果隨機應變能力不行,就固定倉位,固定止盈損,認清自己很重要。
很多同志格局打不開,做著賣黃金的生意,操著白菜的心。周三有人找到太陽能,昨天就跟我說不行,今天就大漲。如果一天兩三個點的波動是你判斷方法好壞的依據,那這世間就沒好方法了。目標是10,就不要在乎兩三個點的波段;目標是20,就不要在乎10個點波動。目標越大,就要有匹配的格局。
再比如說加倉的問題,虧錢加倉很多,賺錢沒幾個人加倉。看著趨勢加倉,需要自信。愿各位都能找到自己都相信的系統。